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我國城市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,科學解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之問,為我們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科學方法和實踐指南。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,必須深刻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中蘊含的科學思想方法,不斷總結實踐經驗,努力提高工作質效。
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。新時代以來,通過精心保護修繕和有效合理利用,我國一大批歷史文化街區展示新的魅力、煥發新的活力。圖為2024年8月5日拍攝的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翹街歷史文化街區。 黎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熊正安/攝
堅持黨對城市工作的全面領導。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證。城市發展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,是國家發展目標、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在空間上的集中體現和實踐結果。城市工作涉及城市規劃、建設、治理等不同環節,以及政府、社會、市民等各方主體,必須充分發揮黨在城市工作中把方向、謀大局、定政策、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,才能保證城市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。做好城市工作,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。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,構建中央統籌、省負總責、城市抓落實的工作格局,強化各級黨委推進城市工作的領導責任,努力形成黨政齊抓共管城市工作的生動局面。
堅持人民城市理念。這是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基本價值立場。城市的核心是人,城市發展只有為了人民才有意義,只有依靠人民才有動力,只有造福人民才有價值。人民城市理念,是在新時代城市發展實踐中形成的富有時代精神的價值理念,是對我們黨領導城市工作歷史經驗的高度凝練,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集中體現。要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引領,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,堅持問需于民、問計于民、問效于民,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讓城市有高度更有溫度。
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。這是新形勢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。內涵式發展就是要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,轉變傳統的外延擴張式發展路徑,著力盤活存量、做優增量、提高質量。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,要切實把握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“五個轉變、五個更加注重”重要原則,即轉變城市發展理念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,轉變城市發展方式、更加注重集約高效,轉變城市發展動力、更加注重特色發展,轉變城市工作重心、更加注重治理投入,轉變城市工作方法、更加注重統籌協調。這五大原則是一個有機整體,是我們黨對城市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。只有堅持好這五大原則,才能不斷提升城市工作的科學性,贏得城市發展的優勢和未來。
堅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。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首要前提。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,有其自身規律。我國幅員遼闊、人口眾多,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,每座城市的發展程度和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。城市與經濟發展要相輔相成、相互促進,城市人口與用地要相匹配,城市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要相適應。城市工作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,歸根到底是沒有充分認識和自覺順應城市發展規律。只有充分認識、尊重、順應城市發展規律,科學確定城市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,立足自身基礎,面向人民需求,才能使城市工作體現時代性、把握規律性、富于創造性。
堅持統籌協調系統謀劃。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科學方法。城市像人體一樣有經絡、脈搏、肌理,如果不科學對待,就會“生病”。城市工作涉及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,涵蓋區域、城市、社區、建筑各層次,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。要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系統謀劃,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,統籌空間、規模、產業三大結構,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;統籌規劃、建設、管理三大環節,提高城市工作系統性;統籌改革、科技、文化三大動力,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;統籌生產、生活、生態三大布局,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;統籌政府、社會、市民三大主體,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積極性,促進各領域全鏈條有機銜接、協同共進,讓城市更健康、發展可持續。